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实施细则
2017-05-09  

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实施细则(试行)

为了加强我校教学质量建设,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依据《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燕大校字[2016]152号)精神,结合《燕山大学课程规范化建设通用标准(试行)》(见附件1),特制定本细则。

一、评估办法

1.学校成立“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专家组”负责此类评估的具体工作。

2.评估专家侧重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基本技能、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教学方法手段。同时,参照《燕山大学课程规范化建设通用标准(试行)》(见附件2)相关要求,考察教学文件规范性及体现OBE教学理念情况、教学过程执行相关教学设计情况。另外,专家还将考察教师对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3.评估专家通过上述考察评估,形成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说明理由。

二、评估流程

1.评估申请

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的教师需于拟接受评估课程开课的前一学期向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评估申请,填写申请表(该表另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对申请评估的课程类别、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并组织评估专家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

2.教学文件审阅

评估专家考察课程教学文件的规范性,及课程所有教学环节涉及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验指导书、项目指导书及讨论课实施方案等),了解课程体现和落实OBE教育理念的情况。

3.专家现场评估

评估专家通过现场听课、教学观摩等形式,考察教师依据制定的教学文件实施教学活动的情况及教师对“学生产出”达成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情况。另外,专家还将考察教师对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此阶段评估专家将对每门课程进行听课或教学观摩,并形成相关记录。

4.形成评估结论,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

评估专家完成课程评估考核表和评估分析报告,对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原因,给接受评估的课程和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形成初步评估等级和结论。

5.课程评估结果公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评估专家的初步评估意见汇总上报教师教学发展指导专家委员会研究讨论后,在全校范围内分批定期公布最终评估结果,并在教师的教学成长档案中记录在案。

三、评估结论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实行百分制,结论根据所申请课程类别和评估结果得分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各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有效期和教师对评估结果的使用情况,详细见下表。

教师只能在通过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相对应的评估结果有效期内方有申请教师系列职称评审资格;若教师在有效期内评职未通过校内评审,且要继续参加评职,则需继续重新申请接受评估。

评估结果有效期从该门课程评估结果正式公布的日期开始计算。

各类课程评估等级对应的职称评审资格有效期明细表

课程类别

评估得分(P)

评估等级

有效期

评估结果使用

专业课

80≤P

优秀

4年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3次

专业基础课

70≤P

基础课

60≤P

专业课

70≤P<80

良好

3年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2次

专业基础课

60≤P<70

基础课

50≤P<60

专业课

60≤P<70

合格

2年

教师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1次

专业基础课

50≤P<60

基础课

40≤P<50

专业课

P<60

不合格

教师不能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评审,需要重新申请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

专业基础课

P<50

基础课

P<40

四、评估指标体系

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定6个一级指标和1个自选指标,分别为教学态度、教学文件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教学效果及持续改进和教学特色(自选项目),详细指标内容见附件3。其中,自选项目是能够体现教师的课程独到的教学特点、特色并能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的做法,其得分属于附加分。

五、其它说明

申请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的教师如果所任课程已经有通过燕山大学课程评估的,可以视其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结果等同于优秀,不再为其组织评估,评估结果有效期从课程评估通过之日算起。

附件1: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

附件2:燕山大学课程规范化建设通用标准(试行)

附件3: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日

附件1

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我校教学质量建设,促进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需接受基于所授课程(至少一门,理论课或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简称“评估”)。结合学校有关政策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重点内容

重点考察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贯彻落实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的情况,包括所授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能力矩阵)的制定,并设计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情况;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情况;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测验、项目、作业、报告等)评价学生实际“学习产出”达成度情况;课程持续改进的有效开展情况等。具体如下:

1.教学文件和资料方面

学校组织评估专家主要考察申请评估课程所有教学环节涉及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实验指导书、项目指导书及讨论课实施方案等)体现和落实OBE教育理念的情况,即各类教学文件是否按照OBE理念来制定;教学大纲中是否明确了课程承载的功能,并与能力矩阵相契合;教学设计能否确保课程功能的实现;课程考核分析报告是否能够对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各类教学文件和资料( 作业、试卷、考勤表、考核评定依据、课程考核分析报告等)是否齐全,并能够有效支撑学生“学习产出”评价结果等。

2.教学实施方面

学校组织评估专家通过现场听课、查阅教学资料等形式,考察教师依据制定的教学文件实施教学活动的情况及教师对“学生产出”达成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情况,包括教学准备、课程授课等各个教学环节和内容是否按照制定的教学文件开展,是否对教学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实施;课程考核是否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产出”达成进行准确评价,试卷考题的结构类型是否合理,考核结果分布是否合理;课程考核分析报告是否充分准确等。特别关注教师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此外,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还要考察教师对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贯彻情况。

二、评估流程

申报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的教师需于拟接受评估课程开课的前一学期向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评估申请,填写申请表(该表另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对申请评估的课程类别、教师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并组织评估专家对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

三、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有效期。评估结果为“不合格”,教师不能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需要重新申请接受评估;评估结果为“合格”,有效期二年,结果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一次;评估结果为“良好”,有效期三年,结果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二次;评估结果为“优秀”,有效期四年,结果在有效期内只能使用三次。

教师只能在通过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相对应的评估结果有效期内方有申请职称评审资格;若教师在有效期内评职未通过校内评审,且要继续参加评职,则须继续重新申请接受评估;若有效期内评职通过校内评审但未通过省里评审,评估有效期最多可延长一年。

评估结果有效期从获得的日期开始计算。

本办法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具体工作实施细则和评估指标体系另行制订颁布。学校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接受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申请。

燕山大学

二〇一六年七月七日

附件2

燕山大学课程规范化建设通用标准(试行)

为深入贯彻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基于该理念全面深入推进我校课程规范化建设,树立教学标准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计划、组织、实施及评价的全过程,特制定本标准。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制定预期“学习产出”(能力矩阵),设计相应教学策略,安排具体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产出”,开展持续改进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应全面贯彻落实OBE教育理念。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课程文件

1.课程设置要明确支撑毕业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2.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时应明确其与毕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内在关联,及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作用以及在达成毕业要求方面所作的贡献。

3.教学大纲、项目指导书、讨论课方案、教学日历等课程文件应齐全,能够充分体现实现“学习产出”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路径,该设计和路径应科学合理,能确保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产出”的达成。

其中,教学大纲要以毕业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基本原则,要在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毕业要求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并使教学内容充分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资源

1.课程选用的教材在内容、学时数、知识的先进性等方面符合课程教学要求,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论基础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技能锻炼、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支撑或辅助作用。

2.课程要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教材、经过学校立项的优秀自编教材或国外原版教材。

3.要向学生推荐一定数量的辅助学习资料和电子学习资源。

三、教学设计

1.基于OBE教育理念,根据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要求,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及课程特点,有针对性设计“学习产出”的实现策略。要明确所设置的课堂讲授、项目、讨论、作业、实践、答疑、考核等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支撑作用及其具体实施过程。一般情况下(除基础课外),参加评估的课程教学设计中都要设置课程项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项目式教学。

2.通识选修课课程内容要有深度和新意,需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时要对不同学科学生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思维启发性,可以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也可以融合学科前沿或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以及多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可以经典著作的解读,也可以是对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鉴赏和理解以及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引导等。

3.所有教学环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进程安排及考核办法等。各教学环节都应支撑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过程

1.应严格按照既定课程教学文件中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严格按教学课表(包括实践课表)上课,足额完成教学时数(含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进度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保持一致。

2.教学过程面向工程、面向实践,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统合考虑。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灵活运用书面知识和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特别是设计、分析、研究能力的提升。

3.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与个人综合素质相关的能力协调发展,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4.通识选修课要体现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要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要以能力为导向,达到不同学科知识的相互通融,培养学生以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融合。

5.教学过程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教师要布置课程作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作业要以开放性作业为主。教师要及时、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和进行适当的点评,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辅导答疑应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中答疑相结合的方式。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及传统板书教学手段。

2.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尤其在学生实施课程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讨论、成果展示等进行积极、全面、细致、有深度的点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3.要有针对学生课程问题、教学重点、教学方法革新等内容而设置的开放式、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讨论环节,此环节须有讨论成绩表备查。

4.通识选修课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通过课堂教学、互动研讨、思辩、批判与比较、技能训练、社会调查、合作项目等方式启迪学生,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思维训练和方法引导,以便为将来的专业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准备,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课程内容探讨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六、实践教学

1.课程中要设置确保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实践学时(上机、实验、讨论、项目、调研、演讲、汇报、表演及演出等形式),制定相关的实践教学文件,包含项目计划书等实践教学计划书、实践教材(或讲义)等。一般情况下,专业课至少有1/3的计划学时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基础课至少有1/4的计划学时用于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内容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和现有的条件来确定,要体现实践课程所需培养的学生实践动手、自主设计、创新综合等能力。

3.实践项目开设要以学生自主实施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

4.实践教学实施要按照学校规定事先制定实践课表,并严格按照课表进行。

七、课程考核

1.课程应以毕业要求为基础明确相应的考核标准,建立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保证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评价的多元性、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的养成。

2.课程考核标准应明确课程所有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素质培养对该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的对应关系和关联度。

3.课程应将学生课堂出勤、平时作业、实验成绩、讨论课、课程项目(应能准确评价所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考核结果应有区分度)、随堂测验和结业考试等多个环节作为考核指标,更全面、科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4.课程考试要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考核结果应符合学校相关规定。

5.课程考试阅卷要细致、有序、规范,成绩评定和考试成绩录入要准确、及时,且符合校内相关规定和标准,并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填写课程考核分析报告。

八、教学效果

1.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预设学生“学习产出”目标,对毕业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

2.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基本的工程理念和实践方法与步骤,能正确操作所需各种仪器、设备与装置;能够使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设计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能够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九、教学反馈及持续改进

1.建立多种、有效的学生教学信息反馈渠道(邮箱、QQ/微信群、手机短信、定期汇报等),能够对学生及其他形式的教学评价信息和意见及时反馈并做出改进。

2.通过课程考核结果、课程考核分析报告、学生评教情况、督导听课意见、课程评估结果等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分析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达成情况;考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区分情况;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等,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改进报告,并在之后的教学中予以持续改进。

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日


附件3

燕山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

指标

一级指标分值

二级

指标

二级指标分值

具体观测点

教学态度

10

教学纪律

5

遵守教学纪律,按时上下课,不缺课,不随意调串课; 能自觉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课程准备

5

备课充分,授课认真,教学内容熟悉,精神饱满有激情;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学习情况。

教学文件与教学设计

40

教学理念

10

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课程考核等方式一体化地凸显OBE的教学理念。

教学文件

10

教学大纲、项目指导书、讨论课方案、教学日历等课程文件齐全,能够充分体现实现“学习产出”的具体设计和实施路径。

教学方案

20

教学环节除了课堂讲授外,还包括实验、项目、讨论、调研、上机、演示、汇报、表演及演出等环节。

教学资源

10

教材选用

4

课程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的高水平教材或经过学校立项的优秀自编教材或国外原版教材。教材内容、知识体系、知识的先进性等方面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匹配。

辅助资源

6

教师给学生推荐了2种以上、评价高的优质辅助学习资料或电子学习资源,并了解使用方式和状况。

教学过程

15

教学基本技能

5

具备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运用教学语言、设疑和提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课堂归纳和总结、课堂秩序维持等基本教学技能。

教学进度

5

严格按照既定课程教学文件中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足额完成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保持一致。

教学互动

5

针对学生课程问题、教学重点等内容设置开放式、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讨论环节。安排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讨论、成果展示等进行积极、全面、细致、有深度的点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课程考核

15

考核办法

10

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测验、项目、作业、报告等)评价学生实际“学习产出”达成度情况,课程将学生课堂出勤、平时作业、实验成绩、讨论课、课程项目、随堂测验和结业考试等多个环节作为考核指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综合考核。

考试要求

5

课程考试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试题具有开放性、思考性和综合性。考核结果符合学校相关规定。

教学效果及持续改进

10

教学效果

6

能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预设学生“学习产出”目标,对毕业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起到支撑作用。

教学改进

4

通过课程考核结果、课程考核分析报告、学生评教情况、督导听课意见、课程评估结果等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分析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达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加以改进。

教学特色

(自选)

10



本指标没有二级指标和具体的观测点,只要能体现教师独到的课程教学特点、特色,对教学效果能起到明显促进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举措等,但一定要有可靠的佐证材料作支撑。

教务处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