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及特点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标志,不仅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文化是以自然长城和人文长城为对象和象征构建的文化共同体,带有鲜明的时空多样性特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文化交流与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创产品作为推动长城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抓手。如何构建长城文化的新形态,对于塑造长城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推动文明互鉴有着重要价值。自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号召“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的文化意义与影响力不断被强调和提升。
由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的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计划面向全国招收30名青年艺术人才。本项目实施主体燕山大学,集合校内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优秀师资团队,联合校外长城研究专家、文创设计师等共同进行课程教授。此次培训内容涵盖长城文化研究、文创设计理论、长城文化实地考察、创意策划与实践等,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带领学员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将长城文化元素融入文创设计中,创作出具有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
二、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简介
《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项目,通过对长城文化进行现代艺术解读和创新表达,将中国悠久的历史遗产与现代创新设计紧密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这种结合不仅能够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能够激发创意经济的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二)国家艺术基金简介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三)项目主体简介
燕山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四方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设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9个学科门类共同发展的学科格局;拥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防特色学科和16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排名已进入全球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部分学科实现跨级提升。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教育于1988年试点,1993年招收本科生,是我国较早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之一。学院现有机械类别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设计学和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开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六个本科专业,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等四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专职教师122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53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拔尖人才4人;建有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校级跨学科教研团队。
学院现有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项目)传承基地,10个省级唯一或第一个(批)建设的教学科研实践平台和基地,10个校内实验实践工坊,29个校外“双创”基地和创客庭院,35个特色师生工作室。独立教学空间达到30000平米。
学院主动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遵循“服务国家战略、创新引领需求、突出交叉融合”的理念,对标国内一流,凸显“健康生态设计研究”“民间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的学科特色,在工业设计、空间环境、文化传承、社会创新、音乐与舞蹈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可喜成果。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根据《国家艺术基金申报指南》和《项目资助协议书》的相关规定,培训周期定为2025年6月中下旬至2025年8月中下旬,培训总时长共60天。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为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7月23日。培训期间学员必须全部脱产学习。
具体培训安排为:
第一阶段:长城历史与文化讲座,艺术创新工作坊,文创设计理念介绍;
第二阶段:专题研究(长城不同段落的历史和特色),艺术创作与文创设计案例分析,实践工作坊;
第三阶段:分组并确定项目主题,项目规划与设计,中期评审,导师提供反馈;
第四阶段:项目打磨与完善,展示准备(演讲练习、展览布置);
第五阶段:项目成果展示,评审团评估与反馈,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相关著作出版。
(二)项目实施地点
1. 集中授课地点: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2. 项目考察交流、创作等艺术实践地点:燕山大学产品设计工作室、山海关长城等。
(三)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长城历史与文化讲座》《艺术创新工作坊》《文创设计理念介绍》《艺术创作与文创设计案例分析》等。
(四)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针对学员课业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具体标准(以百分计):出勤占20%;阶段创作(论文、草图、方案等)占30%;最终完成创作占30%;参加展览、发表作品占20%。经评定、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五)师资力量
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骨干教师在艺术创作及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全省文化战线上成果卓越。其中近五年高质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民委、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90余项。在SCI/SSCl/AHCl/CSSCI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多年来燕山大学秉承着“教育为本,设计创新”的敬业精神,决定了其师资力量积蓄雄厚。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不仅将本省的业界专家都聘请为学校的客座教授,还与多地的诸多艺术名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经邀请,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教授,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赵琳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丁满教授,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国强教授,西北工业大学余隋怀教授等著名教授将为本艺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提供学术支持。
(六)培训成果展示
1.完成长城主题文创产品创作;
2.在燕山大学“展云厅”和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举办不少于两场展览;
3.举行长城精神与文化创新设计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
4.出版作品集1部。
学员优秀作品将于2025年8月(具体时间待定)在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展厅进行展览。
(七)学员管理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学员入选后,将针对每位学员实施跟踪管理、阶段检查与结业评价。在培训中学员发生下列任一情况,取消其培养计划:
1.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和培训有关的规章制度的;
2.严重违反项目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经多次批评教育仍不改正;
3.在学习中给培训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
4.在学习、创作实践中,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的;
5.出勤率低于培训周期90%的;
6.经项目组一致认定的其他不当言论、行为。
对因个人原因不能完成培训任务的,项目组可做退学处理,如培训进度未超过培训总时长的五分之一,项目组可从未录取学员中按次序录取。
四、培训对象
(一)培训对象遴选
本培训项目面向全国招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通过竞争择优入选学员30名。入选学员的年龄原则上为45周岁及以下(1979年12月31日之后出生),身体心理健康。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为人正派;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在职青年设计人才。同时保证培训期间一个月的全程脱产学习,学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中的一条:
1.取得设计相关专业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2.取得与设计相关专业相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或从事长城数字艺术、文创设计工作,且有较大发展潜力的;
3.全国文化企业、艺术院校的一线艺术与文创从业人员,全国各大专院校专业教师和在读硕、博全日制学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
另外还可根据以下条件择优录取:
1.有强烈愿望提升自身水平,有较好的设计基础,能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成熟设计作品的中青年设计工作者;
2.极个别特别优秀者,根据其提供简历进行面试,也可破格录取;
3.两名设计相关行业内正高级资深专家推荐书。
(二)其他条件
未参加过国家艺术基金同类项目,能保证集中培训期间脱产学习(由所在单位在报名表上盖章确认)。凡是具备上述条件的,通过个人申请或单位推荐,均可申报。
(三)录取方式
项目组将聘请相关专家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匿名审查。基于报名材料的情况,专家们会进行综合评估并择优录取。最终确定的学员名单将上报至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备案。
五、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具体时间需更改)
即日起至2025年4月30日24:00(逾期不予受理)
(二)报名方式
1.登录燕山大学官网或燕山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官网下载报名信息表,严格按要求如实填写表格内容。
2.报名材料:
(1)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报名表(见附件1);
(2)有效期半年以上身份证正反两面照片(PDF版);
(3)最高学历、学位证书(PDF版);
(4)其他业务证明材料(PDF版):
1)职称证书;
2)获奖证书;
3)承担省级以上研究课题立项或结项证明;
4)发表刊物的封面、版权页、目录页及全文;
5)在读学生提供学校在读证明以及学信网学籍验证报告;
(5)在职人员需出具单位同意脱产学习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附件3);
(6)单位或派出所出具的无犯罪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PDF版);
(7)近半年内正面免冠白底一寸照1张(PDF版);
(8)代表性作品4~6件(PDF版)。
注:
a.所有作品必须标注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创作时间;形式为图片、视频,图片分辨率不低于150dpi。
b.电子版将所有材料按1~8排序后打包于一个文件夹,文件名为:“×省×市×单位-姓名-国艺基金报名材料”,文件小于100M,并以附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ccwcdesign@163.com。
c.初审一律采用电子版(PDF版非手机拍照)报名,正式录取人员递交纸质文件及电子文档用于备案。
(三)录取公布时间
项目实施单位于2025年5月20日24:00前通过相关平台、电子邮箱、电话通知等形式通知到学员本人,未录取学员,不再另行通知。
(四)报到方式
1. 报到时间:2025年6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 报到地点:燕山大学,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3. 报到及复审材料:正式录取人员需在报到时本人现场递交纸质版材料(一式两份)用于备案,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2份,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两份,近半年正面免冠白底一寸证件照6张(照片背面签名),本人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份、职称证书复印件2份、作品入选及获奖证书复印件2份、单位出具脱产证明原件(加盖单位公章)及复印件2份。
六、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培训费用
本项目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根据国家艺术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参加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的食宿、学习费用均由项目主体承担。关于交通费报销请参见国家艺术基金《学员往返交通费报销说明》(附件2)。
(二)注意事项
双方本着诚信的原则,凡参加培训的学员,视为已确认并遵守招生简章的各项规定。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管理严格按照燕山大学有关管理制度执行。项目执行单位对培训成果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发布等使用和宣传权。本简章最终解释权归《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项目组委会所有。
(三)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申老师 18332553297;于老师 18633515811
材料报送邮箱:ccwcdesign@163.com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燕山大学西校区艺术与设计学院(邮编:066000)